著名畫家師界弘作品
夜里,忽然下起了小雨,聽那雨聲,并不大。剛好奏出一段輕美優雅的旋律,靜靜地去凝聽,嬰兒睡得正酣,人們也慢慢地睡去。
大概是一片白光喚醒了人們,卻發現窗子上撲滿了霧氣,手指在上面涂鴉幾絲,霧水順勢而下。推開窗,整個村落彌漫著霧氣,層層疊疊,若隱若現,連公雞的晨啼都仿佛從遠處的山澗悠悠地傳來。漸漸地,山巒的綠意慢慢地打開,雨過之后的空氣也格外地清新,整個世界變得格外地明凈,煙雨朦朧之美化為洗過纖塵的內心純凈之圣境。
著名畫家師界弘作品
師界弘老師的山水畫作能將人引入一段清雅的旅途中,一個神秘的故事里,或是一片哲學禪境中。難怪有人評論師界弘老師的作品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,又為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。這樣的修為是師界弘老師深入研讀古人的山水畫精髓,在山水之中循跡著與古人相通之處,又不斷提升自身的心性修悟,行走在古居小鎮,圣域空境里,不斷尋覓碰觸而成?!懊康揭惶幬业男撵`就得到一次洗禮。每對一景,必身心投入,移情于景,物我合一”。師界弘老師就是懷著一顆如此純靜不染之心,去雜存真,將丘壑孕育于胸,“每一下筆,則連綿不斷,筆隨心運,心與物合”“情寄于畫,樂在其中”她直抒胸臆,發揮賦予靈性與感召的想象力和創造力,開創了自家之生面。
在我看來,在師界弘老師看似霧雨朦朦、如詩如夢的山水畫面里都浸潤著一個個清澈透明、仁智明凈的大雅悠境。畫家將這種澄凈深遠的“山水精神”寄予在這種“朦朧”風格的情愫里,這是師界弘老師為人們帶來的別有新意的山水畫境。
著名畫家師界弘作品
人們游山玩水都喜歡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,秋高氣爽倒是更好。若是碰上陰雨天也無須擔心。沉寂在煙雨之中的山景,霧氣朦朦,煙霧繚繞,行走其中的人們置身于云海之中,乃進入人間仙境??諝庾兊酶裢馇逍?,呼吸與宇氣相和,遠處傳來古老的禪院鐘聲。彼時,游的仿佛已不是山,是畫!是心!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也在此吧。而游賞師界弘老師的畫作,便情不自禁地開始了上述這段如“畫”如幻的夢境之旅,在煙霧繚繞的仙境中尋游,師界弘老師是我們的向導,我們踏著她走過的足跡,感悟著我們自己游歷的意境。我們已隨她清潤筆墨里滲透的性情、心境走進了真實的情境。師界弘老師的畫作打破寫實性的畫面結構,將景致重新組合,穿插、重疊、錯位,融入更多的內容和視覺元素,用墨清雅,筆精墨潤,遠山由淡墨暈染而成,層次瑾然,近山詳寫樹石,勾寫生動,置之自然,尋求墨的清潤與飽和,構造一個深邃、虛幻的空間。為了更好地表達意境,她作畫時常運用各種技法,如擠壓、點彩、重疊、沖洗等,讓色、墨隨意滲化,流動與沉漬,反復十多遍才能完成。她注重讀者的感受,用情感與心境去作畫,才使讀者感受到了山水的神秘、蒼茫、空靈,這才有了如同身臨其境的感受。
師界弘老師畫畫旨在讓人們覺得畫“可游可居,可觸可摸,可呼吸它的氣息,聆聽它的心跳”。 她做到了,她的作品“圣域留痕”及“古鎮”系列皆給讀者帶來很深的感觸。她又不局限于人們的思維感觀。她從不刻意地劃定創作題材與內涵。在她的作品里,有的視界高遠,遠方的山巒,眼前的古鎮村落,或是重點描繪了雨中街景的悠悠情深之意境;有的視界深遠,山林的清幽,寺廟的禪靜;有的抽象簡練,很簡單的寺廟墻面,將色彩的冷暖、深淺和色相的對比控制在一定范圍內,使用多種技法增加畫面層次感與變化,用這樣單純語言來烘托意境氛圍,可讀韻味強烈。又如她的作品《禪城》用三度空間的暗示和二度平面的表達,作出了“畫中畫”,使畫面成為古典情緒和現代精神交流、碰撞的舞臺,喚醒了人們的臆想空間,又成功切入了婉約悠遠的主題。
著名畫家師界弘作品
一不經意間踏入山澗廟宇中,廟中的僧人正在朝拜,山林中煙霧繚繞,大師們虔誠圣禮,香火的煙霧與天然的霧氣一起徐徐上升,圣潔的心靈綻放蔓延開來,崖懸壑深,林茂幽靜,“山水盡佛性,花開花落印禪心”?!爸痪壣碓诖松街小?,無須分清是夢里的山或是畫里的水。就像師界弘老師的畫作“心游空境”,那佛像、荷花,分明是從心中盛開了出去。(文/胡瑩)